#7 選擇與接受
- Published on
- 週記
去上了兩堂瑜伽課,中午的慢活班、晚上的手平衡,一整個想念這樣簡單生活的自己,就只需帶少少東西(水、手機和零錢),戴著棒球帽、瑜珈服騎一台自行車晃悠晃悠,每個人總說越長越大會發現社會和人都很複雜,但是,我卻覺得自己越長越大,看待事情反而簡單起來,W hy?
如果一個人選擇了一條路、一種方式,並且全心全意接受它,就不會有所謂的憤恨或沈重在心裡頭埋藏、也就能認真過著生活。
我很感謝媽媽年輕時候的經驗,讓她願意選擇這一態度去對待我們的學習之路,讓我們多多嘗試,她甚至跟我說過「不要急著去想賺錢這件事,但如果去工作是會讓你感覺好一點,那你就去做」這樣的話,而讓我我覺得最悲慘的情況是,人將自己卡在一個地方而不願意改變,卻又怪罪命運(這裡說的是本有餘裕選擇的人,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身不由己的人)
今天就是在打轉這幾個想法,晚上瑜伽課的時候又想起了從前,我是國三那年接觸瑜伽,斷斷續續練到了高中後期才有興趣,老實說前期我是練得很挫敗,因為我沒有什麼擅長的動作、沒有出色的身體條件、更沒有一點就通的慧根,每當新來的同學練得比我好看時就很難過,少年心總是帶了一點不服輸和倔氣,別人多學會了一個動作就讓我多沮喪一分。
上大學後,不知道是哪一次回台東練習,結束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放掉了,放下那種莫名其妙的情緒,開始接受過去身體狀況和姿勢不良造成的影響,全心全意接受了自己窮盡一生不會成為一個厲害瑜伽行者的事實。 這種覺悟,並不是很多人所謂長大後認清社會狀態對夢想的幻滅,相反的,它引發我對更深一層意義追尋的濃厚興趣,我有了「終其這一生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」的好奇心,那時候我意識到,自己每一個舉動、每一句出口的話、每一個想法都是在形塑未來的自己,逐漸對「打造自己」有了嚮往,我很想知道,自己可以怎麼把這個東西做好,用一生長長的時間。
在徹底接受之後我做了選擇,我想,這就是我一生的選擇。
也之所以,在心態改變後會對 Ashtanga 產生熱愛(儘管仍進步緩慢),就是因為這一派系要求我不停重複一樣的動作、每一天都要做,我不知道,自己此生會不會踏入 2 級、去到印度學習,但我會持續遵守它的規定,和別人比較的心態再也沒有了意義,因為能比較的只有昨日的自己,如果有一天我不再練習下去,那才是沒了意義,在我放棄的當下,過往練習即成灰燼。
如此覺悟讓我深受感動,其實自己不知道為何感動,就單純覺得這個想法也太過美好,有種「進,吾往也」的爽朗,我很喜歡,所以想要接下它成為這一生的挑戰。
於是,當瑜伽的心情帶到了登山,眼裡就不會只容下路線和景色,我看得更遠也更清。不再那麼在乎這一趟和誰登山、也不再那麼在乎這趟是摘了哪顆百岳,我好想、好想弄清楚的只有一個問題— 我是如何、為什麼一步步走到了這裡?
每次答案的不一樣,讓感受新鮮起來,多次體驗讓我察覺到隨著年紀和生活型態變化,挖掘到的內心也有層次之分,始終能對登山這件事保持新鮮感,於是就和瑜伽一樣,我也想把它變成「可以做一輩子的事」,因為我想著,或許爬到最後一刻我就能夠得到屬於自己的答案,那將會是多麼激動又平靜的一句話啊,如《最後 14 堂星期二的課》一樣,那個答案將會揉和我這一生所有的山林歲月。
這是一場書信計畫,我從 2019 年初開始每週會和朋友分享一個思考主題或生活。陸續將信件內容整理過後再放到網誌上,嘗試記錄下這些自我對話的過程,如果你有興趣了解,歡迎點選 每週日書寫計畫,查看我們最近在進行的活動 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