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1 我們可以設計自己的生活嗎

Published on
週記

兩年半前我第一次去爬郊山,當時回來整個人累癱、床上躺了兩天,完全不知道為何要把自己累成這樣,於是在下次邀約來臨時,「No」我拒絕了。

接著到了下次邀請,我又拒絕了,後來就變得不敢參加,總覺得對不停釋出善意的人感到抱歉,而對於見面這件事情就下意識迴避,一個學期過去,我的生活跟過往一樣毫無起色。於是,我做了一個決定


很快九月到來,我偶然收到一則私訊,詢問是否要加入一次過夜隊伍的釋出名額,還沒來得及細想就馬上答應了,直接進入了幹部訓練的準備階段,完全沒給自己任何反悔空間,整個過程是笨拙而且無知,不時擔心做錯事會被罵、或是成為豬隊友,我當時連切菜煮飯都很陌生、一點炊事都幫不上忙。但無論如何,最後有驚無險完成了活動,一切都源自於學期末那個奇怪的決定。

是什麼樣奇怪的決定?

我告訴自己「只要沒有牽涉到生命危險、退學難題、被當風險,就必須說 Yes!」

這聽起來是有一點點奇怪,但那時候基本上就是秉持這個原則,我首次嘗試讓生活有一點不一樣、想有點火花,心裡總想著如果我自己的能力沒有辦法讓生活精采、為什麼不讓事情本身去驅動生活變得精采?至少要從外在看上去這樣,在那之後的每次活動邀約,我幾乎都給了肯定的答覆。

The meaning of life is to give your life meaning, not to wait for meaning.

要不要去爬猴山岳,好!
要不要負重指南宮,好!
要不要去爬新康橫斷,恩…..好!

大半年的時間僅僅有 6 天縱走行程稍稍讓我猶豫,當時是懷疑自己太資淺會有生命危險。然而,當我靜下心來問自己:為什麼不去呢?你可以想像得到「不去」的結果,是舒服躺在沙發看甄嬛傳、滑手機看小說或者大魚大肉過年假,這些場景完全能預見。但是,你能夠想像去了會發生什麼事嗎?不能,想像不出來

所以最後我選擇背上行囊出發,痛快去試一把,因為內心渴望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、前路有哪些東西在等待,所以無論是好是壞,至少要去看一眼,生活大概就是從這裡開始變得不一樣,也開始與不少朋友有了距離,這不需要任何複雜說詞,只是剛好幸運有了喜歡做的事、剛好其他人不太懂它的樂趣。

兩年過去,那個實用的原則為生命增添不少樂趣,初步解決了我日子乏味的煩惱,可惜事情遠沒有這樣簡單,因為生活中就是會不停出考驗、依然有成堆煩惱和問題需要處理,人是非常貪心的,當我開始對生活的要求上升到另一個層次,發現依靠外在活動的數量來填滿日子是毫無作用的,又陷入另一種煩惱,下一個課題是:真正的豐富是否應該來自於自我意識與創造?

或許有些人知道,也或許有些人不太清楚,最近幾個月我將把生活搬到馬德里,因為這才剛剛開始第一週,還有非常多的東西需要處理、歐洲氣候和作息要習慣、還有一切對外接觸都以英文作為溝通媒介,這聽起來會讓日子很不一樣、生活似乎將充滿活力,但實際上我有兩天以時差為藉口幾乎都想待著不出門、甚至翹過一次課,當回過神來又怯著走進課堂,開始意識到這樣下去生活恐怕還會是一樣的、當回到台灣還會是一樣的,究竟該做些什麼?才能在往後生命裡持續進步、勇敢擁抱變化與挫敗,將另一種可能性和內心理想內化為生活的腳步?

Design your life

周五結束前老師和我們分享一場 TED 演講,這堂課名為「Design your life」,是一個為期七天的設計與創新思考課程,正是這堂課啟發我想開始做這件事情,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 What I learned from 100 Days of Rejection(我在被拒絕的 100 天裡所學到的)很幽默的 15 分鐘,如果你目前覺得生活正在停滯、或對改變感到恐懼,我很推薦看完它,或許不能夠馬上幫助你解決問題,但不妨給自己一些新的想法,這是一個人正視自我恐懼的歷程,他探索的領域是多數人都害怕的「被拒絕」,講者用 100 天時間去「尋找被拒絕的機會」、把過程都紀錄成 Vlog、回頭反省後再次嘗試。

為什麼它讓我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構思這個活動?

那課堂每天都有大量討論,我曾經非常討厭這種模式,但在這堂課上,我很享受。某天老師發下了一張紙,標題是 How might I___________ over the weekend.(我可以在周末做到什麼),要求寫下一個你想要解決的東西,它可以是問題、事情或者一種體驗,你寫完前四個可能的方式後,交由下一個、下下個同學來幫你完成後面幾格,從中選出你覺得最可行的方案、利用周末去實踐。我想了很久,寫下了:

How might I experience learning from people’s life over the weekend 我該如何從人們的生活中學習到東西

這是一個我長久以來的困擾,也或許是性格上的問題導致我擁有這樣的煩惱,走進社交場合、在學校附近的餐廳、待過無數課堂討論,會發現那些對話總是千篇一律的表面及無聊,永遠都會有學測指考成績多麼輝煌、永遠都會有隔壁班上的男女情事、永遠都會有客套話外加沒有靈魂的笑聲,是的、對我來說非常尷尬,因為沒有一種對話可以直擊到內心深處、引起共鳴。

因為我曾經經歷與登山隊某些人有趣的對話、共享美麗的故事,和對方產生真切的連結,在看完紐約時報的文章 The End of Small Talk 約會時我們究竟該聊些什麼,我明白別人的經歷也同樣擁有生命力與驚喜,只是為何我無法輕易發現、難道只能等待偶然嗎?

所以我寫下了那句話,依照這堂課的主題邏輯,生活如果可以被設計,那「從別人的生活學習到東西」這個平常只能依靠運氣的事,是不是也可以被設計出來?於是有個構想很模糊的出現了。


這是一場書信計畫,我從 2019 年初開始每週會和朋友分享一個思考主題或生活。陸續將信件內容整理過後再放到網誌上,嘗試記錄下這些自我對話的過程,如果你有興趣了解,歡迎點選 每週日書寫計畫,查看我們最近在進行的活動 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