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 2021 回顧、反思和學習

Published on
weekly

今年,我花了兩三週的時間進行回顧。

以前很少用心做這件事,通常快速把手機照片清一清,拉一下臉書時間線大概知道今年做了什麼,然後愉快寫下差不多的目標、發一篇 Instagram 預告新年到來就結束。

然而,我發現自己在過去一年的發文次數屈指可數,原本的輕鬆回顧現在變成一件困難的事,再加上,今年到明年並不是任何生活模式轉換的過渡期(我並沒有打算要搬到別的城市、出國或求學),似乎...對於新的一年該展望什麼而感到茫然。

現職工作裡,會有每兩週一次的檢討會議(retrospective),在這個環節大家會寫下任何對工作的想法和建議,再由 PM 後續整理並調整到下一階段的工作流程,我意識到回顧是比立下目標還更有幫助的前進,所以希望自己今年認真對待這件事,透過文字來幫助自己釐清腦中思緒、深掘想法,設定好前進的方向。

這篇,我參考 Anthony Gustin 的年度回顧範本,藉由裡頭的問題來向自己提問,歡迎有興趣的人一同練習。


反思 2021

2020 年底,我正好處於求職轉換期,除了正職外沒有設定其他目標,不過我的確有「幻想」某些事情,偶然在這一年間誤打誤撞實現:

  • 找到作為軟體工程師的第一份正職
  • 陪伴另一半轉換職涯
  • 擔任程式線上課程的助教,幫助和曾經的我一樣的同學
  • 實現轉變職涯的第一個目標 ── 自由選擇工作地點
  • 半完成第一個 Side Project 雛形
  • 搬了兩次家,一次從台東搬到台北小套房,一次將搬到理想的家庭式住處

回想這一年,真的過得很有趣!

一月初只有一個明確目標就是 ── 找到工作,當時原打算花一個月待在台北,兩週內參加了十幾場面試,逐漸從過程中找到自信、明確了自己喜歡的工作環境是什麼樣子,在週五接到錄取通知電話後,乾脆把後續面試邀約給取消掉,包袱收一收直接回台東休息,滿心期待、開始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。

因為開始接觸軟體業,我另一半也逐漸對這塊領域產生興趣,還記得他的第一行程式碼是我教的,回想他被我拐進來還是很得意,去年底鼓勵(半強迫)他申請 AppWorks School 成功之後,二月份他開始進行遠距學習,一直到八月密集求職,可以說我們的上半年都在各忙各的職涯安排 ,也幸好截至目前為止他還滿適應和享受新工作,或許這一年,彼此可以在關係上付出更多。

再來就是,有幸擔任線上課程的助教,基本工作包括批改作業、進行 code review,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回顧剛開始學習程式的自己,試著幫助同學在過程中排除學習障礙、調整好心態,當然也培養了我的溝通技巧。很感謝老師在打算續辦下一期的時候,有詢問我是否要擔任助教看看,同時肯定我能透過文字發揮影響力、並不一定是要擅長社交的人才能勝任。


在 2021 年發生了一些我預期外、令人驚喜的事情,其中就包括「遠距工作」。

之所以一開始會用幻想來形容,是因為我實際上並沒有為了做到而付出什麼,所以它的達成與失敗,更多是順應趨勢和慣性的結果。在年中疫情危機過後,因為產品團隊各個成員的努力和配合,獲得主管信任,**九月之後我們確立會以這樣的形式繼續工作下去**,這件事在當下對我本身產生很大的衝擊和混亂,比起六、七月時的僥倖心態,下半年我花了好長一段時間來調整心態和接受新模式,也間接促使我重新思考本來是下一個年才可能考慮到的東西,像是搬家。

於是進入 Q4,我開始積極尋找新住處,前前後後應該看了十幾個物件,沒有特別滿意的,光想像把自己的工作環境套入這個地方就難以接受,一直到某個上班日的早晨被找去永和,剛進門就被原先外國房客打理很好的環境給吸引,像一見鐘情般很快決定「我要搬到這裡、我想在這個地方工作與生活」,一番討論後我們把整層租下來,期待新的一年能一步步打造成理想的住處 X 工作環境。

至於練習 mysore、旅行和做 Side Project 相關的計劃.....由於一開始並沒有訂下明確目標,我是以一種可有可無的心態來實行,沒有持續的動力和明確方向,自然是失敗了。


什麼是 2021 最好的回憶、帶給我最大的幫助或鼓勵?

過去一年,我在台東待超過 1/3 的時間!

升上大學之後,我從來沒有像過去一年一樣、待在家人身邊超過這個時數,我總是有爬不完的山、參加不完的校外活動、交流/交換或朋友邀約,從 2020 年開始我有意識的開始調整「家庭」這部分,發現最困難的不是騰出時間,而是有足夠的心力重新適應和家人的相處模式

5 月中進入三級之後,我帶著電腦回家工作了將近兩個半月,軟體工作截然不同的形式、開會型態和他們無法理解的工作內容,大大小小的齟齬一度讓我懊惱到想馬上訂機票回台北,回想那並不是很順利的兩個半月,其實是自認為被限制的反叛情緒影響,在父母羽翼下我覺得喪失對事物的決定權、想像力和時常頹廢的狀態,追根究底,其實是「這樣舒服過日子就很好」與「想要人生中有更多進步」兩個想法在拉扯,我不夠成熟去控制自己可以長時間配合待在家裡讓別人照顧、乖乖配合,同時又堅持做自己想要的事情,導致情緒上的反彈。

回台北後,我開始尋求其中的平衡點、嘗試分享多一點生活上的東西給父母(無論他們是否馬上理解),先花時間將一部分的日子拉到台東、同時將其他部分乾淨抽離,保持每次見面不超過一週的長度,讓雙方關係在下半年有很大的不同。

每個月我 1/4 的時間會在台東度過,這段日子會排除其他邀約,將時間留給在台東的家人和朋友,我很高興對自己立下了這樣的承諾,雖然才施行四個月,逐漸發現我和父母、親戚在日常關心之外開始有其他生活想法的對話和傾聽,而這正是長大後的我想要實現的情景。


這一年,我最有印象的是長濱旅行、五月家族聚餐、參加登山隊的活動、獨自完成工作上幾個大項目、和台南好友依然聯繫、每週的電影之約、台中週年旅行、和阿姨學廚、在大安公園運動......這些回憶多半與跟別人共度一段時光、和泊拜訪一個新地方、帶家人朋友去我熟悉的活動有關。

仔細想想,一直以來我自以為很享受獨處、不習慣與人有過多的連結,但事實上我是比自己認為的更期待這些東西,上半年都關在個人世界並沒有過得比較開心,反而想念在戶外走動、和朋友見面的日子,即便只是爬個郊山都讓我獲得滿滿能量。

我該如何在 2022 年做更多這樣的事情?

腦中已經有一些初步想法了,例如在每月一週的台東生活獲得很大了滿足,我會優先為這項排好時間,再來就是踴躍參與更多朋友揪的活動,多下廚,只要提前為做這些事情而規劃出時間,相信一定可以達成。


什麼是 2021 最讓我緊張或精疲力竭的事?

2021 讓我疲憊的東西有很多,有一些我已經解決了、有一些還在尋求解決,不可否認大部分來自社群:

  • 無止盡的知識/學習焦慮
  • 需要向別人解釋我在做什麼、需要解釋我為什麼不做「本該」做的事
  • 被問到/得回答什麼時候換工作
  • 錢的事情

光是列出這些就讓我沒有了書寫的想法,說實在真的很頭疼,我沒有辦法控制自己在聽到這些話題的反應 ── 不耐煩,過去一兩年下來,這已經是一種不自覺的條件反射,我不能要求別人在社交場合不提這些東西,有時候彼此的熟識程度的確就只能聊聊這些淺層的東西,但我也確實、被輸入了過多沒必要的信息或焦慮感,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心態,所以,我能做的只有盡量屏蔽、暫停自己接觸。

隨之而來的,就是從前年我大量降低社群上發文或分享,因為厭倦回答為什麼沒有畢業馬上去找工作、為什麼一個人跑來跑去逍遙、父母得向別人解釋我在幹嘛,哪怕我戶頭有足夠的生活費、哪怕我生活沒有依靠他們半分,但這社會需要我有正常的工作、正常的繳稅、正常的活著,所以我只好安靜完成自己要做的事。

到 2021 年有更多的「詢問」出現,那些我以為只要找到工作就會消失的東西,直接導致整個上半年的自閉,甚至是「我需要換份工作」的建議,不只過去一同線上學習的同學、我輔助的課程學生,甚至另一半,我一一解釋、回應和證明,頻繁到我懷疑那到底是不是自身的問題,到底需要證明什麼?在這份工作上終於有能力貢獻、和同事相處愉快甚至受到啟發、漸漸釐清自己想學些什麼、我也喜歡我手上在做的事/即將要做的事,為什麼需要急著離開?離開最主要是為了獲得什麼、改變什麼?

在鼓勵跳槽的這個行業中,我顯得格格不入,自我懷疑和自我厭惡不斷擾亂著,直到我在 12 月讀到了 A guide for the reluctant to decide when to leave a job,不再是第一反應的排斥,我逐漸能把「尋找工作」轉念成一種新的學習歷程,我獲悉了提起動力學習的 key mindset,而不是全盤否定、被迫質疑自己不上進,願意嘗試一種新的自由形式 ── 只聽內心的聲音、而不是其他人的,重新提筆寫字、開始涉略一些不錯的文章,或許要花一段時間、或許很快。


另一個讓我疲憊的東西,則跟自己首次嘗試在家工作有關。

在九月中團隊確定新型態的工作模式時,生活過得異常混亂,完全沒辦法適應像六七月一樣適應(不能再欺騙自己這只是暫時的),我不懂得彈性工時、work life balance、許多會議的存在是種壓力,時常日夜顛倒,為自己插上了責任制的旗子、又無法擺脫傳統工時的桎梏,人生如此矛盾,我對自己在應該坐著上班的時段煮飯或出門買東西感到罪惡、也為自己因為超過八點還在上班而讓父母餓肚子等待而懊惱。

試圖討好兩種截然不同的制度,換來的只有自己疲憊不堪和旁人困擾,在我身上缺乏好的紀律、也沒有一套可遵循的工作儀式。

直到在十月的 1 on 1 中,我鼓起勇氣以隱晦方式向主管分享身上的矛盾、以及我對制度的不明白,場面沒有想像的沈默,反而得到語氣輕鬆的提點,主管真實表達她對我們的信任與對在家工作的想法,才察覺一直以來困擾自己就只有我,會質疑沒有在認真做事的是我自己、會擔心被不相信的也是我自己。

我該如何在 2022 年減少這樣的情況?

對他人和自己誠實,介懷的事情就說出來。

如果社群仍然持續困擾,那就多留一點時間適應回歸,專注分享發自內心想講的東西、不為了回應別人的期待而困擾,用力相信並繼續安靜做自己的事情。

不要逃避人群,積極參與可以帶來好心情的戶外邀約、而不是無聊的飯局,或是把無聊的飯局拉到熟悉的戶外,嘗試反問那些跟你要答案的人、分享給他們一些你在乎的東西。

先期待自己改變跟他們的相處模式。


2021 我是如何成長的?

成長一詞很容易讓人侷限跟職涯相關的問題上,因為是年度回顧,我想專注整體。

首先第一個要談的是旅行,我曾經把旅行放在很重要的區塊,過程中會讓我遇見很多人、知道了很多不同的想法觀點、練習和不同的人相處、處理很多陌生事務,交換、登山、打工換宿都是這樣的型態,包括去台南的時光對我來說都是一種陌生經驗,我樂此不疲,從 17 年開始對外在探索的慾望一直都很濃厚,直到 20 年最後一次超過一個月的旅行,當拖著大背回到家的時候,我發現有點累了,而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會問自己一個問題:

你遇到很多新奇事物,但在那之後,你有做什麼和以前不一樣的事情?

當時我和父母的關係,還是沒有很融洽、我沒有嘗試理解他們、他們需要我時依然不在,我的情緒管理更是災難,沒有因為與人多接觸而變得比較好、反而因為頻繁切換環境而容易煩躁。就像那句老套的話「聽過很多道理,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」,我走過的那些人事物並沒有幫助我成為更好的人,認知到了一件事,卻沒有對應在行為層面。

我在今年對「家」有了不同的企圖和想像,旅行慾望越來越小,即便有,也是帶家人或朋友去我住過的城市,練習在同一個情境說一句相反的話,工作之餘和他們出去走走、選擇待在廚房而不是躺沙發,讓自己安靜下來、專注聆聽父母在講什麼,我發現,光是把「不要」說成「好」就讓一切有很大的進展。

現階段的成長方式,旅行不再重要,更多的是家庭與人際的主題,關於我想體驗什麼以及我和誰在一起,而不是我去了哪裡,熟悉的地點可以做不同的事情,那也是一種新的遇見

我怎麼能做得更好?

重申在前面提到和人建立連結的話題,不管是更多的外出或回應朋友邀約,我應該要做得更好。

再來是身體和心理,我相信兩者之間相互影響,所以把它列為明年得做到更好的部分,今年在北部長住了下來,生存環境的穩定也間接放大其他方面的缺失,尤其是健康方面有很大的進步空間,像是飲食、運動和情緒。

旅行可以安排,但希望是跟家人有關的,想要在有限的人生多相處一段時間,多存點可貴的回憶。


2021 年我最感激什麼?

  • 在台北生活有阿姨的照顧
  • 第一份工作就遇到很棒的同事和團隊
  • 另一半

在今年最有印象、也最需要感謝的三件事情,從搬回台北之後就一路受到貴人的照顧,生活上有親戚和泊的協助,從搬家、下廚、獨立到享受在外生活,和過去在學校或是短租的隨便應付不同,有人手把手教導你怎麼吃得更好、傾向健康而不是一昧重口味、料理好家務事而不是外包 。工作上也有超棒的團隊一路帶著我前進,被鼓勵和信任的感覺很好,還有另一半的包容,願意花時間陪伴、提醒、引導我穩定情緒。

感謝這些人事物出現在 2021。


哪些習慣、人物、慣例或環境阻礙我實現目標?

  1. 只在家裡,不願意見人
  2. 不運動
  3. 不讀書、不寫作,經常陷入「覺得人生沒什麼好紀錄」的沮喪
  4. 邊吃飯、邊看電腦

哪些習慣、慣例、人或環境幫助我實現目標?

  1.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,每天早上去運動一個小時,很不可思議,雖在年中之後因疫情停擺,但那個舉動帶來的效果很驚人,每天過的神采奕奕
  2. 自己料理,就算只是把飯煮好、微波在冷凍庫備好的主食,也因為知道自己究竟吃了什麼而心情很好

生活教會了我什麼?給了我什麼教訓?

  • 時間自由,比想像中還帶來更多幸福感

撇除在家工作的好處,能將「通勤時間」從人生中移除才是最令人興奮的事,偶爾出門就用計程車代步,真的能夠節省生活上不少麻煩事。

  • 心理健康,在現階段比任何事都重要。

我生活上面臨的困境或低潮,大多是情緒失控帶來的,哪怕是一些些小事也容易狀態起伏很大,比方說因為一早起床打掃時把東西倒翻、煮飯前沒有事先退冰好食材,整天心情就會很低落,低落到下午不想運動、懶得出門社交見人,不想花心思把這一天過好。唯一能做好的就是工作,因為是不帶情緒在處理自己該做的事情,有一定的約束力。

所以這是個奇怪的一年,我基本實現了大部分跟工作和學習相關的目標,但失去了過往生活方面的掌控(身心靈健康、自省能力)。


2022 的開始、停止、繼續

開始做

  • 恢復多產的寫作,篇幅不重要,就算是紀錄也好,定好主題就努力完成
  • 早上為了健康而晨練,傍晚多安排放鬆有趣的運動
  • 拉另一半開始閱讀的習慣,每週定好哪幾天是閱讀日
  • 去社大或救國團報班,學習一點可以使用到雙手的技能(例如木工或皮革?)

停止做

  • 吃飽飯就滑手機
  • 減少在開會前無意義的等待,該設好開會鬧鐘

繼續做

  • 週末、每月、每季的家事 TODO list,真的很有幫助
  • 每週一到兩次的電影日
  • 參與朋友的郊山或聚會,可以選自己喜歡的活動
  • 繼續享受烹飪,嘗試料理沒碰過的食材
  • 持續輸入一點新東西,不要因為遇上知識焦慮就停止

關於下一步想法設定,本來打算把我的 2022 年目標一起寫,但在我決定具體要完成哪些目標前,就讓這篇聚焦在過去一年的反思吧!